新闻中心
“SDL蛋白层析系统”助力逯光文教授团队“背靠背”发表研究成果,揭示正痘病毒入侵-融合复合体(EFC)的部分结构基础
2023-03-31
研究背景
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 VACV)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正痘病毒的12个成员有些能感染人类并可引起严重疾病,例如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最近暴发的猴痘疫情,自2022年1月1日截至2023年3月13日,已传播至110个国家或地区,并造成全球范围内86496例确诊病例,111例死亡病例;天花病毒曾经在人类社会广泛传播,并造成约30%的感染者死亡。痘苗病毒因其对人致病力弱、与猴痘病毒以及天花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免疫后能够诱导对天花和猴痘的广谱保护力,于是曾被用作预防天花和猴痘的减毒活疫苗。在消灭天花的数十年后,正痘病毒再次持续性传播及流行,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此前学界对痘病毒的研究并不充分,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正痘病毒所编码的入侵相关蛋白,以促进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科研速递
入侵是病毒建立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机体体液免疫所靶向的重要阶段。与大多数其它囊膜病毒利用一种或少数几种病毒蛋白行使入侵功能不同,痘病毒可编码4种蛋白(A26、A27、D8、H3)和另外的11种蛋白(A16、A21、A28、F9、G3、G9、H2、J5、L1、L5、O3)来分别介导病毒的粘附和膜融合。病毒的11种融合相关蛋白还可进一步组装成一个大型复合物,称为入侵-融合复合体(EFC)。此外,先前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表明,几乎每个EFC蛋白都可在痘病毒生命周期的粘附后(半融合或完全融合)过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对EFC组分或复合物的结构研究将有助于逐步揭示EFC的神秘融合机制,并进一步促进预防/治疗药物的研发。然而,在本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之前,仅有两个EFC组分的蛋白结构(F9和L1)得以解析。
四川大学逯光文教授团队在2023年1月在感染性疾病领域高水平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IF= 19.568)上发表了题目为「Crystal structure of vaccinia virus G3/L5 sub-complex reveals a novel fold with extended inter-molecule interactions conserved among orthopoxviruses」对G3/L5两个蛋白结构做出了最新的研究!
蛋白层析系统SDL系列
逯光文教授团队在该研究中使用赛谱仪器SDL蛋白层析系统,用凝胶过滤色谱及蛋白质印迹法鉴定 A16-Ecto-His/G9-Ecto-Strep 异源复合物。
上一页
上一页